欧宝新闻 oubaoapp 分类>>
欧宝app自行车成为社交新工具出行环境优化催热城市骑游
如今,北京进入秋季,四九城的胡同、城市绿道、京郊骑行道,都能看到骑着自行车畅游秋景的人。据资深骑友介绍,长安街、胡同、妙峰山等线路目前十分受欢迎。记者了解到,2020年至今,骑游热度逐渐升高欧宝app,很多人从骑自行车上下班,进一步发展到周末骑游。
“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优化慢行系统,打造骑行友好环境。骑游,正在成为市民休闲的新方式骑行资讯。
10月19日11时左右,阜成门附近两家不同品牌的自行车行里都有顾客咨询购买车辆的问题。车行内摆放、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价格从1000多元到五六万元不等。
在其中一家车行内,市民李先生购买了一双售价168元的骑行手套。最近这几个周末,李先生都和朋友出门骑游,“我们主要逛一些地标性的建筑,比如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沿线,还有朝阳区的几条城市绿道。”李先生说,进入深秋后,气温明显降低,尤其是早上出门骑游,需要戴上手套,做好保暖。
市民伍女士想给16岁的女儿购买一辆自行车,“现在骑游很流行,我女儿的同学玩骑游,孩子们想约着周末一起体验,我们都非常支持孩子参加这些活动。”
两家车行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夏季是自行车的销售高峰,每家店一天的销售量均达到40-50辆车,进入秋天后,由于气温下降,骑游的人数比夏天稍少一些,自行车销量也有小幅下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行车销量的攀升是从疫情后开始的,这三年来生意一直还不错,很多人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进一步发展到周末骑游。”
从数据来看,旅游攻略平台马蜂窝旅行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其平台上关于骑行类的数据已经增长108%。社区分享平台小红书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其平台上搜索骑行相关信息的用户频次同比增长了253%,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搜索量增长更为显著。
前几年,骑车刷街还仅存在于专业骑友或旅行者之间,从小众到火爆,资深骑友孙键见证了这一变化。
孙键是北京自行车圈名人,至今已骑行18年,还创立了“铁刷自行车俱乐部”,骑行轨迹遍布京城,甚至还骑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他向记者展示了2015年和2022年在长安街上的骑行视频,视频中,今年从长安街通过的运动自行车明显增多。“以前我们每周一次的‘周四刷街’活动,最少的时候只有2个人参加。如今,俱乐部已经聚集了天南海北上万名骑友。”孙键说。
在他看来,目前很多加入到骑列的人热衷于长安街欧宝app、胡同、妙峰山等线路。“老北京胡同骑游是不错的选择。”孙键介绍,胡同骑游线路包括东四十条、南锣鼓巷东西胡同群、草厂三条、史家胡同、后海周边等,最著名的便是“故宫中轴线”骑行。城市骑行中,长安街是全国自行车爱好者最向往的路段。
58岁的王辰龙就喜欢骑着他的折叠单车穿行在胡同中,“在胡同里骑游,你得细品,胡同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慢下来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我骑车逛胡同,逛累了就找个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咖啡,找个书店看看书。”
王辰龙喜欢拍照,在他的朋友圈里,一张张照片呈现出不同光影下的胡同,画面中看似摆放随意的折叠单车、游客、市民,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不过身为老北京人的王辰龙觉得,现在的胡同少了些烟火气,尽管杨梅竹斜街、东四、白塔寺、前门、鼓楼等地依然是他热衷骑行的地方,但与他记忆深处的胡同仍有些不一样了。
不像这些经验丰富的骑友,上班族张娜今年春天爱上了骑车。张娜在南礼士路上班,家住建国门的她每天都要走长安街。以前,她上下班要么坐公交、要么坐地铁,“刚开始偶尔扫共享单车骑,后来觉得骑车的感觉特别棒,我就让我爸把我上学时的自行车重新擦拭、检查一遍,骑车上下班。上班路上,欣赏咱北京城的四季变化。”
记者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家拍摄骑行短视频,展示城市之美,也彰显了骑行者的个性和魅力,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纷纷在视频下面留言、点赞。
“我看到骑友骑着折叠单车,都会上去问候一声‘嘿,你的车太漂亮了’或者‘你好啊,你也骑这牌子的车啊’。俩人哈哈一乐,很开心。”王辰龙说。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中青旅研究院副院长葛磊表示,骑游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骑游俱乐部、社群,大家因为兴趣聚在一起。”
葛磊表示,骑游由来已久,海南、青藏高原等地都吸引了很多爱好者。“10多年以前,媒体报道过川藏线‘堵车’了,当时说的‘堵车’,堵的是自行车,由此可见,骑行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受到游客的关注。”他谈到,由于有些线路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参与者的体力、技能、装备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那个阶段,骑行相对来说比较小众。
他认为,骑游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自行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演化为市民游览的工具,胡同、稻田、湖畔……骑游让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与此同时,与游览相适应的双人自行车、家庭自行车应运而生。此外,还衍生出水上自行车、冰上自行车等娱乐项目。
10月20日,望和公园北园骑行绿道两侧树叶变黄,骑行爱好者一路秋色相伴。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发展慢行系统,在鼓励绿色出行的同时,让骑友们有了更加舒适的骑游体验。
“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
北京市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打造特色骑行路线,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条特色乡村骑行路线。此外,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打造骑行友好环境。
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到,未来十年,拟让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将慢行交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提升出行体验感,全方位营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空间融合的慢行交通环境。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打造更多的步行道、自行车道,更为关键的,是城市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群结构的再配置。
针对这一趋势,葛磊表示,在交通规划上,如今更加重视对骑行路权的确认,“我们看到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规划了多条骑行道,城市绿道、郊野公园里都规划了骑行线路。”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设计规划更多的自行车停靠区域,方便大家体验骑游。
孙键也表示,因为很多骑友都是上班族,大家很愿意采用低碳且锻炼身体的自行车出行方式上下班,但写字楼通常不对自行车开放,而他们的自行车往往比较昂贵,不太可能随便锁在路边或公共车棚里。他建议借鉴国外做法,让骑友可以将车骑到写字楼的地下车库,然后搭乘货梯上楼。